80后喷神仙水,90后补水光针,医美没有想象中的美!
全部为民营医院、鼻子出问题成重点……医疗美容大热的当下,医疗美容纠纷真实情况如何?5月29日,上海市长宁区人民法院发布《2015-2019年医疗美容纠纷案件司法审判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这是上海法院发布的首份涉医疗美容纠纷案件的白皮书。白皮书指出,2015年-2019年,上海长宁法院受理医疗美容纠纷案件共计94件,其中2015年9件,2016年7件,2017年21件,2018年24件,2019年33件。自2017年起,此类案件数量激增。涉及的案由主要为医疗损害责任纠纷、医疗服务合同纠纷、健康权纠纷,其中医疗损害责任纠纷占比达82.28%。94件医疗美容纠纷案件均发生在民营医院,以女性就诊者为原告的占绝对多数,男性就诊者作为原告的仅3件。纠纷所涉诊疗部位以鼻部为主,共计39件,其他诊疗部位案件数依次为:眼部15件、胸部12件、面部11件、注射针剂7件、下颌5件、抽脂4件、牙齿4件、其他部位3件(同个案件可涉及两个以上不同部位)。值得关注的是原告主张金额与获得裁判支持的金额差异较大。五年来,上海长宁法院审结的69件医疗美容纠纷案件中,原告起诉主张的诉请金额总计为1230万元,经审理最终获得裁判支持的金额总和为489万元,实际支持的诉请金额仅占原告诉请金额的39.76%。白皮书指出,民营医疗机构的营利性特征决定其相较于其他医疗机构更为注重营销效果,手术团队、手术效果的宣传易对就诊者产生误导。通过医方的广告宣传,就诊者往往对手术后的形象改变具有较高的期望值,一旦实际效果与其期待效果不相符,极易产生纠纷。与传统医疗服务以治愈病痛为目的不同,医疗美容以美化外貌、形体为主要目的,医美效果、美疗标准统一难,造成纠纷审判困难。白皮书认为,医疗美容与传统医疗活动最大的区别在于医疗效果目前尚缺乏统一、细化的技术标准和规范。实践中,部分就诊者认为医疗没有达到自己的要求即提起诉讼,部分就诊者则针对医疗美容手术存在的术后反应不良而起诉。因为医美效果多是主观评价,易受到自身审美修养、喜好及他人评价的影响,无客观损害证据。就诊者从美学角度主张医方所提供的医疗服务未达到医患双方约定或就诊者预期效果不属于法院认定的人身损害范畴。因就诊者自身未在机体完整性或功能性上受到损害,则难以从医疗损害责任角度评判医方是否对就诊者构成医疗损害,实践中实际鉴定结果的定残数量少,因而就诊者的诉求往往难以得到法院支持。与效果“不满意”相比,更严重的是出现重大医疗事故。中国已成为医美大国,行业不规范、监管不到位让中国也成为医美事故大国。新氧发布的《2019医美行业白皮书》显示:中国医疗美容进入普惠时代,中国医美疗程消费量已超过美国、巴西、日本、韩国这些医美大国,跃居全球第一。中国医美手术类项目占比32.67%,远超日本,逼近美国。另一方面“四黑”问题凸出,美容师、美发师、美甲师、纹绣师都能摇身一变成为医美专家。联合丽格第一医疗美容医院曾发布《中国医美“地下黑针”白皮书》,全面揭露了中国医美行业的黑暗面,指出中国医美行业存在“四黑现象”:黑医生、黑培训、黑诊所、黑药品器械。《中国医美“地下黑针”白皮书》指出,“黑诊所”年手术量是正规诊所的2.5倍,超过2500万例。每年约发生4万起医疗事故,手术感染、疤痕严重等问题屡见不鲜。而且,合规、非法医生数据对比悬殊。医美合规执业者大约在17000名左右,而非法执业者数量却超过150000名。中华医学会整形外科分会前主委、联合丽格第一医疗美容医院院长郭树忠教授曾对“医学界”表示,不要认为整容手术和其它手术有什么不同,只要进手术室就有死亡风险。但他也坦承:“现在中国医美手术出问题太多、死亡率太高了,这很不正常。”